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挪威站比赛中,中国速度滑冰队迎来新赛季的突破性表现,21岁小将张磊在男子1500米项目中以1分44秒32的成绩斩获银牌,刷新个人国际大赛最好成绩,这是中国男队本赛季首枚长距离奖牌,也是继宁忠岩2021年夺冠后,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又一高光时刻。
冰刀上的速度对决
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,特隆赫姆的维京冰场气温降至零下15摄氏度,但场内气氛因激烈的竞争持续升温,张磊在第七组内道出发壹号娱乐,起跑阶段即以6.89秒的圈速占据优势,中段面对荷兰名将克拉默的紧逼,他通过出色的弯道技术保持节奏,最终以0.37秒之差惜败于该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、美国选手乔伊·曼蒂亚,赛后技术统计显示,张磊全程平均时速达50.2公里,最后冲刺圈仍保持39.8公里的高速滑行。
“这个成绩证明我们坚持‘以长带短’的训练方向是正确的。”主教练李琰在接受视频连线时表示,她特别提到队伍今年引入的“动态心率负荷监控系统”,通过实时调整冰刀角度和蹬冰力度,帮助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提升效率,据悉,国家队9月在青海多巴基地的专项训练中,重点强化了弯道加速能力,本站比赛选手们的出弯速度较上赛季平均提升0.8秒。
新老交替中的团队突破
除张磊外,中国队在团体项目同样表现亮眼,由高亭宇、韩梅等组成的男女混合追逐队以2分55秒47获得第四,仅落后铜牌得主加拿大0.21秒,值得关注的是,参赛阵容中“00后”选手占比达60%,19岁的李奇在男子5000米B组比赛中滑出6分12秒45,创下青年世界赛季最好成绩。
国际滑联技术代表马尔科·德维塔在赛事简报中指出:“亚洲队伍正在改变速度滑冰的传统格局。”数据显示,本赛季前三站世界杯中,中、日、韩三国选手在1500米及以上项目的奖牌数同比增加40%,这种变化与各国加强科学选材密切相关——中国速滑青年队今年首次采用“3D关节力矩分析”选拔苗子,通过生物力学建模预测运动员的成长空间。
冬奥遗产持续发力
北京冬奥会后,国内冰上运动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项目发展奠定基础壹号娱乐app,本赛季全国新增8座符合国际标准的速度滑冰馆,哈尔滨新建的智能冰场更配备“激光测速轨道”,可实时生成运动员的滑行轨迹热力图,黑龙江省体育局透露,近两年注册的速度滑冰青少年运动员增长至2300余人,较冬奥前翻了一番。
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在观赛后表示:“我们看到更多孩子因为冬奥爱上这项运动,现在需要把这种热情转化为系统的培养体系。”她特别提到即将在12月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,认为这是检验各省市梯队建设的重要平台。
随着米兰冬奥周期进入关键阶段,中国速度滑冰队下一步将转战加拿大卡尔加里站,领队王濛透露,队伍已制定“尖刀计划”,重点突破中距离项目,同时通过“以赛代练”提升年轻选手大赛经验,这场北欧雪原上的银色旋风,正悄然推动着中国冰雪运动的新一轮提速。
(完)